-
連麥丨殯葬專業真能月入上萬包就業嗎?
“殯葬專業就業率百分之百”“畢業薪資就過萬”“不用和人打交道”?2017年高中畢業后,云南姑娘茶泉靈帶著這些疑問,選擇了報考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。 入學3個月后,茶泉靈第一次到殯儀館實習,正式接觸殯葬事業。從19歲到現在,她已入行近6年時間,直面過上萬次死亡。今晚(6月28日)20:00,我們邀請到茶泉靈 ,一起聊聊入殮師的日常。 -
01:9
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丨那年今日
1992年6月28日,錢三強在北京病逝,終年79歲。錢三強出生在浙江紹興,1937年赴巴黎大學深造,師從居里夫婦。在法期間,錢三強在核物理研究中提出了重原子核三分裂、四分裂等多項重要成果,先后獲得法國科學院亨利·德巴微物理學獎和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?!半m然科學沒有國界,科學家卻是有祖國?!卞X三強夫婦抱著襁褓中的女兒1948年乘船回國。在他的領導下,中國建成了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等眾多儀器設備。他同時參與籌建了中國科學院、主持中國科學院計劃局。1964年10月16日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不到三年,中國第一顆氫彈研制成功。因其貢獻卓著,錢三強被世人稱作“中國原子彈之父”。 -
馬秋莎:用一家古董店映照自我和時代
“藝術曾經是一種自救,讓我從幼年那種壓抑的情緒里擺脫出來,可以勇敢、堅定地表達自己,哪怕表達的內容是很個人的,很‘小’的?,F在,我想通過藝術跟他人發生關聯。藝術可以喚起人們共情的能力,增進彼此的聯結,讓世界往好的方向去轉變”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魏微《煙霞里》:一場艱難而快樂的跋涉
“生活在消耗我,但沒廢掉我”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陳東東:誰也不知道我伏案在辦的公事竟然是一首詩
“我的變化不像有些詩人那種階段性明顯的突變,而是像博爾赫斯的小說《皇宮的寓言》里描述的那樣,宮里每隔50米就有一個塔。第一個塔是米黃色的,最后一個塔是深紅色的,每個塔之間,顏色在一點點地變”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張恒遠:翻過那座山丨逝者
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連麥丨大學花四年學泡茶值不值得?
10年前,因為想要逃離傳統的師范、財會類學科,羅安然將一無所知的茶學專業寫在了志愿清單中。十年間,她因為這次選擇與茶學有了割舍不斷的緣分,并一次次被普洱茶吸引。畢業后,羅安然加入自媒體“茶業復興”,還辦起了自己的播客,面對外界對茶學、茶業茫然的認知,她走山林、訪古樹,希望能讓這種流傳千年的植物在今天仍能獲得新的生機。是什么讓一個普通人在四年的學習后產生如此大的轉變,茶學的魅力在哪里? -
一位大專生的13年職業路
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瞿穎:我不想讓自己翻紅
“我從小條件就比較好,大家說我以后當演員,我就當了演員?!宾姆f說。她因此很少主動爭取,對自己的事業沒有太多規劃,就這么松弛著到了50歲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00:50
“最后的儒家”梁漱溟丨那年今日
1988年6月23日,梁漱溟逝世。梁漱溟,原名煥鼎,字壽銘,祖籍廣西桂林,清末生于北京,中國著名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教育家。雖沒有上過大學,但他自學成才。蔡元培讀了他的文章《究元決疑論》后,邀他到北大哲學系執教,課堂上座無虛席。后來,他開始從事鄉村建設活動,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改造舊中國的辦法,被美國漢學家艾愷稱為“最后的儒家”。